第十一屆中國環境院所長論壇召開,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凝聚方案與共識
3月18日-19日,第十一屆中國環境院所長論壇暨2023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
本屆論壇以“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為主題,共設7個特邀主旨報告、5個分論壇、3個圓桌討論、44個專題報告,9名院士和200余位環境院長、所長齊聚一堂,旨在共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共謀環境學科未來發展,進一步為新時代環境專業人才質量提升凝聚共識,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提供科研支持。
3月18日下午,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春紅主持開幕式,北京大學副校長張錦院士、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賀克斌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球科學部副主任張朝林、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一級巡視員朱廣慶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大會現場
張錦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全局性變化。中國環境院所長論壇已成為國內生態環境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高端跨界交流平臺。在北大環境學科50周年之際,希望此次論壇能夠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推動環境領域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張錦致辭
賀克斌表示,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二十大,生態文明建設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突出位置到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方略,均體現出我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信心。站在新發展起點的環境學科,需要不斷探索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理論,建設高質量環境學科教育體系,深化環境學科教育改革,逐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培養新時代高層次生態環境創新人才。中國“環境人”要革故鼎新,砥礪前行,為國家和全球的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中國范式。
賀克斌致辭
張朝林表示,我國地球科學學科具有悠久的傳統、深厚的底蘊和扎實的基礎,取得了諸多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國際學術前沿的重大成果和發展成就。隨著“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環境地球學科將繼續遵循“問題牽引、需求導向”和“前沿突破、交叉融合”的發展思路,關注地球系統中多圈層、跨介質、多尺度的綜合研究,積極構筑與實踐從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從技術研發到政策制定的全鏈條綠色科技創新之路。
張朝林致辭
朱廣慶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技、教育和人才進行整體部署,體現出三者在建設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核心地位。推動科技工作進一步賦能,需要堅持立足高遠、做好重點籌劃,審時度勢、提高創新成效,求真務實、強化成果產出。環境院所長論壇作為生態環境領域開放交流參與廣泛的重要平臺,有效促進了環境科研、教學與產業的結合,希望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能夠心懷“國之大者”,繼續秉持立德樹人、守正創新的精神,取得更多成就,做出更大貢獻。
朱廣慶致辭
主論壇主旨報告環節由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李海生院長主持。
朱彤院士(左)、李海生院長主持主旨報告環節
清華大學賀克斌院士作題為“碳中和路徑約束下的生態環境演變:模型構建與系統分析”的報告。他深入分析了全球及我國碳中和的關鍵技術支撐及發展現狀,剖析了碳中和研究中未來技術研發存在的演變空間、發展趨勢、科學挑戰與基本思路。
賀克斌院士作主旨報告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正堂院士作題為“‘雙碳’研究中的若干關鍵基礎科學問題”的報告。他從《巴黎協定》三大目標出發,指出碳達峰碳中和實質是人類共同應對可能發生的生存環境危機,并闡述了氣候變化與碳循環領域尚未解決的基礎理論問題。
郭正堂院士作主旨報告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院士作題為“面向美麗中國建設的生態環境學科展望”的報告。他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美麗中國是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方向,他歸納了美麗中國建設的四大重要領域,深度闡釋了美麗中國建設的重點任務及科技需求,并從美麗中國建設學科發展的需求角度提出了建議。
西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董發勤教授作題為“九-黃世遺鈣華演化規律與震后主景觀生態修復保育技術”的報告。他圍繞世界自然遺產地鈣華演化規律與震后主景觀生態修復保育技術研究項目,分別介紹項目的創新點、技術指標、先進性和應用推廣等。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劉文清院士作題為“大氣痕量氣體探測的超光譜技術”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大氣環境高技術體系是我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并總結歸納了碳達峰碳中和、大氣污染探測、衛星遙感等研究中的超光譜技術進展,提出了我國科學儀器行業的發展思路。
劉文清院士作主旨報告
中南大學柴立元院士作題為“關于冶金特色環境學科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的報告。他深入介紹了冶金特色環境學科課程思政教學的宗旨、方向與實踐,并指出特色環境學科建設需要堅持立德樹人、團隊建設、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柴立元院士作主旨報告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黃晶主任作題為“我國碳中和技術體系的構建與展望”的報告。他結合我國碳減排現實需求,剖析了碳中和技術的發展與變革,總結碳減排技術體系,并提出碳中和研究需要推進技術、政策與市場的融合。
黃晶主任作主旨報告
交流討論環節由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振山教授主持。現場嘉賓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技術變革、碳交易市場構建、環境學科未來發展等話題開展分享與交流。
李振山教授主持交流討論
與會代表交流討論
開幕式暨主論壇后,專家學者進一步圍繞“中國生態環境規劃理論實踐與學科發展”“區域減污降碳協同與全球氣候治理”“大江大河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環境健康學科發展”“環境管理學科發展”等5個分論壇主題展開專題報告與深入交流,與會的教指委委員們討論通過了《關于推動環境健康學科發展的倡議》和《關于推動環境管理學科發展的倡議》。
“中國生態環境規劃:理論實踐與學科發展”分論壇現場及與會人員合影
“區域減污降碳協同與全球氣候治理”分論壇與會人員合影
“大江大河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分論壇與會人員合影
環境健康學科發展研討會現場及與會人員合影
環境管理學科發展研討會現場及與會人員合影
論壇同期還召開了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會議。
教指委工作會議現場
和諧共生,美美與共。第十一屆中國環境院所長論壇暨2023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與會院士、專家學者們相聚仲春燕園,共同擘畫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藍圖,為推進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環境學科發展、青年人才培育、產學研協同創新貢獻智慧與力量,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凝聚方案與共識。